
編者按:
“民营经济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山东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在11月2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对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作用给出了高度评价。
为进一步在全省掀起宣传民营企业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潮,即日起,齐鲁晚报报网端各平台推出大型融媒策划《对话大咖——山东民企访谈录》,对服务我省、业绩口碑俱佳的民营企业家进行采访报道,以飨读者。
在鲁西北,华达实业集团公司是一颗冉冉升起的现代化企业新星。1993年,从一个不起眼的路边汽修部起步,再到汽修厂、驾校、汽贸城……最终山东德州人吕金军建立了一个以汽车服务业为主,涉及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跨行业经营的集团。20年多年来,在坚持做好主业的同时,华达集团坚守公益不动摇,累计捐助钱物超过1000多万元,企业多次被授予山东省民营企业公益之星、德州市慈善捐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连续15年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连续12年组织爱心车队接送高考学生、连续9年开展“圆梦大学”救助困难学生的活动……敬老、助学、公益,一连串数字背后,印下了华达集团参与公益、回报社会的足迹。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吕金军进行了专访。
華達實業集團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呂金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富貴不忘本,這是老鄉們對您的評價,您是怎麽想的?
呂金軍:我是農民的兒子,不能忘本。對農村特別有感情,看到老家人就感覺特別親。當年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手頭資金短缺,又趕上父親病重,當時真急得焦頭爛額,幸虧有親朋好友的幫助,才讓父親成功做了手術。在我最困難時仗義相助,我心裏很感謝大家夥,也決心等生意做好了,一定要幫助更多人。現在還有不少農村人住不起院耽誤了治療,知道後就想盡一份力,哪怕幫助非常微薄,但至少會帶來一份溫暖,幫助他人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觉得做人要懂感恩,做企业同样如此。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经济发展,还必须具备良知、正义和感恩情怀,一定要热心公益,躬行善举,肩负起社會責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這些年華達幫助了不少村民吧?
呂金軍:每年春節和重陽節,老家村裏80歲以上的老人,都會領到華達200元錢的資助,部分困難戶不夠80歲也拿到了資助,還給一位45歲的癌症患者被資助了兩萬多元。每年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華達人都會到平原縣的敬老院看望慰問五保老人,給他們送去過節用的各種食品和保暖衣、被等,這已經堅持15年了。另外,華達還向平原縣中心敬老院捐贈了一輛旅行車,解決了老人們出行難的問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助學活動的初衷是什麽,這些年又做了哪些工作?
呂金軍:可能也是受童年經曆的影響,小時候家庭條件非常困難,爲了掙錢養家,我很早就辍學就業了,沒能上大學,一直是我的一個遺憾。那天我看電影《同桌的你》,懷念起學生時代的氛圍,真是特別羨慕向往大學生活。因爲家庭困難,有些孩子失去上學機會,我感覺挺可惜,從他們身上似乎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很願意去幫助他們,看到他們能上學,感覺像是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从2010年起,华达连续9年开展“圆梦大学”救助困难学生活动,先后投入这项活动的资金50多万元,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圆梦大学。另外,就是组织爱心车队,免费接送高考学生。从2007年起,华达集团连续12年组织爱心车队,免费将高考结束的学生们安全送回家,几年来累计出动爱心送考车800余台次,免费接送考生和家长9000余人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聽說每年中秋節,環衛工人都會收到華達的節日禮物?
呂金軍:從2011年起,今年是第七年了,每年的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華達人都會去看望環衛工人,給他們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還捐贈了2000多套工作服。
我觉得环卫工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年龄都比较大,家庭大多比较困难,凌晨三四点钟开始打扫,对社会贡献大,收到的回报小,我觉得他们是最辛苦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近些年,華達集團在幫助殘疾人就業方面做了那些努力?
呂金軍:首先是开展残疾人驾培。我关注到残疾人学车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早在2012年,华达集团下属的華達駕校率先开展了残疾人驾培,是全德州市唯一一家。当时经历了很多波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公司投资100万元购置了新教练车并进行改装,专门购买了轮椅、软椅等设施,挑选教练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教练有时就像保姆一样,要抱着残疾人上车,中午为残疾人安排免费餐,晚上提供免费住宿。
如今已有300余人考取了C5驾照,车轮成了残疾人腿部的延伸。残疾人学车对于帮助他们就业创业具有深远影响,如今不少残疾人学员都有了自己的小事业,有的卖鞋、有的卖家电,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经济收入。现在残疾人学员和驾校都成了朋友关系,经常有残疾人过来送锦旗。
另外,就是提供爱心岗位,在华达汽车修理厂、物业公司以及華達駕校内,还有接近20名残疾人分别担任着维修工和残疾人教练员,这些岗位让残疾人发挥所长,自立自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殘疾人就業向來是社會難題,由于殘障人士自身條件的限制和用人單位不願意接納等一些特殊因素,限制了這個特殊群體成功就業。您對殘疾人就業有什麽建議?
呂金軍:我認爲,幫殘疾人就業關鍵要“授之以漁”,讓他們掌握謀生的技能,這樣才能斬斷“窮根”,這需求全社發揮合力,爲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和就業崗位。
首先,政府应对残疾人就业加大扶持力度,开发更多的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鼓励残疾人在家灵活就业或居家手工作业,实施个体工商户或灵活就业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政策等。其次,社会还要搭建帮扶平台,建立残疾人技能培训機構,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比如一些残疾人手工制品做的很好,可以发挥平台优势进行电商化开发,这也是精准扶贫的方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振 摄影记者 马志勇